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076969.3 (22)申请日 2022.05.07 (73)专利权人 贵州省交通 规划勘察设计 研究院 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贵阳国 家高新区阳关大道10 0号 (72)发明人 王辉 岳川 李祉颉  (74)专利代理 机构 贵州启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52108 专利代理师 邵红波 (51)Int.Cl. E01C 7/18(2006.01) E01C 11/00(2006.01) H02S 10/10(2014.01) H02S 10/12(2014.01)H02J 7/35(2006.01) F03D 1/02(2006.01) F03D 9/11(2016.01) F03D 9/43(201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多源获取发电沥青路面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源获取发电沥青 路面结构, 包括沥青路面, 在沥青路面的中央分 隔带内布设有风电转换装置, 两侧边坡上布设有 光电转换装置, 并且沥青 路面内预埋有力电转换 装置和热电转换装置; 所述光电转换装置、 风电 转换装置、 力电转换装置、 热电转换装置均与蓄 电池组电路连接; 所述蓄电池组与公路用电设备 相连。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沥青 路面及其周边资 源布置多种能源转化装置, 可以实现各种能源的 绿色转化利用, 提高了发电效率, 产生的电能可 供道路各种用电设备使用, 节约经济成本, 节能 环保。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17536547 U 2022.10.04 CN 217536547 U 1.一种多源获取发电沥青路面结构, 包括沥青路面 (1) , 其特征在于: 在沥青路面 (1) 的 中央分隔带 (3) 内布设有风电转换装置 (5) , 两侧边坡 (2) 上布设有光电转换装置 (4) , 并且 沥青路面 (1) 内预埋有力电转换装置 (7) 和热电转换装置 (6) ; 所述光电转换装置 (4) 、 风电 转换装置 (5) 、 力电转换装置 (7) 、 热电转换装置 (6) 均与蓄电池组电路连接; 所述蓄电池组 与公路用电设备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获取发电沥青路面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风电转换装 置 (5) 设置在中央分隔带 (3) 中部, 相邻风电转换装置 (5) 的布置间隔为5.0 ‑10.0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源获取发电沥青路面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电转换装置 (5) 包括塔架, 塔架底端固连在中央分隔带上, 顶端设有风轮发电机; 所述塔架的高度为 1.5‑2.0m, 所述 风轮发电机的直径小于中央分隔带 (3) 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获取发电沥青路面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光电转换装 置 (4) 位于边坡 (2) 上且朝阳设置, 相邻光电转换装置 (4) 的布置间隔为5.0 ‑10.0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源获取发电沥青路面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光电转换装 置 (4) 包括采用水泥混凝 土浇筑而成的底座, 在底座上设有太阳能板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获取发电沥青路面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力电转换装 置 (7) 埋设于距路表3.0 ‑5.0cm处, 每条行车道至少布设两列力电转换装置 (7) , 列间距为 1.0‑2.0m, 沿行 车方向的行间距为1.5 ‑2.5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源获取发电沥青路面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力电转换装置 (7) 包括多个相串联的力电转换器, 力电转换器通过电缆线与蓄电池组连接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获取发电沥青路面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热电转换装 置 (6) 包括铺设于距路面2.0 ‑4.0cm处的热回收管件 (601) , 热回收管件 (601) 与设置在路侧 的热电转换器 (602) 相连, 热回收管件 (601) 进水端通过热电转换器 (602) 冷端与 市政供水 管道相连, 出 水端与热电转换器 (6 02) 热端连接, 热电转换器 (6 02) 的导线与蓄电池组连接 。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源获取发 电沥青路面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回收管件 (601) 为蛇形 管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6 ‑9任一所述的多源获取发电沥青路面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力电 转换装置 (7) 预埋在靠近中央分隔带 (3) 的四条行车道上; 而热电转换装置 (6) 预埋在沥青 路面 (1) 外侧的超车道上。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536547 U 2一种多源获取发电沥青路面 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一种多源获取发电沥青路面结构, 属于道路工程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世界上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收紧以及极端天气的影响, 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 出。 发展清洁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缓解传统能源紧缺和环境问题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在交通运输领域, 绿色交通及智慧交通的发展给交通能源需求提出了新一轮的挑 战, 促进了传统道路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 道路基础设施正在从单纯 的能源消 耗端向能源 消耗与能源供给结合端转变。 道路基础设施 能源自洽供给是未来发展方向。 充分挖掘路域 能源种类, 探索新型能源开发方式是当前研究热点。 [0003]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 行车舒适、 耐磨性好、 振动小、 噪声低等优点, 被广 泛应用 于高速公路、 城市道路、 桥面铺装、 机场道面等。 截至2021年底, 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 519.81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6.10万公里, 其中除了少部 分特殊路段为水泥路面 外, 均为沥青路面。 因此, 本技术面向沥青路面, 充分利用沥青路面路域范围自然资源, 设计 了一种多源获取发电沥青路面结构, 可以较好 地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源获取发电沥青路面结构, 可以克服现 有技术的不足。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 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多源获取发电沥青路面结构, 包括沥青路面, 在沥青路面的中央分隔带内布 设有风电转换装置, 两侧 边坡上布设有光电转换装置, 并且沥青路面内预埋有力电转换装 置和热电转换装置; 所述光电转换装置、 风电转换装置、 力电转换装置、 热电转换装置均与 蓄电池组电路连接; 所述蓄电池组与公路用电设备相连。 [0007]前述的风电转换装置设置在中央分隔带中部, 相邻风电转换装置的布置间隔为 5.0‑10.0m。 [0008]前述风电转换装置包括塔架, 塔架底端固连在中央分隔带上, 顶端设有风轮发电 机; 所述塔架的高度为1.5 ‑2.0m, 所述 风轮发电机的直径小于中央分隔带宽度。 [0009]前述的光电转换装置位于边坡上且朝阳设置, 相邻光电转换装置的布置间隔为 5.0‑10.0m。 [0010]前述的光电转换装置包括采用水泥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底座, 在底座上设有太阳能 板。 [0011]前述的力电转换装置埋设于距路表3.0 ‑5.0cm处, 每条行车道至少布设两列力电 转换装置, 列间距为1.0 ‑2.0m, 沿行 车方向的行间距为1.5 ‑2.5m。 [0012]前述力电转换装置包括多个相串联的力电转换器, 力电转换器通过电缆线与蓄电 池组连接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7536547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多源获取发电沥青路面结构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多源获取发电沥青路面结构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多源获取发电沥青路面结构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多源获取发电沥青路面结构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0:4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