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2088557.8
(22)申请日 2022.08.10
(73)专利权人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金家林
上街68号
(72)发明人 周凡凯 张海洋 陈玉梅 李运明
(74)专利代理 机构 绵阳山之南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5128 8
专利代理师 沈强
(51)Int.Cl.
H01R 13/648(2006.01)
H01R 13/52(2006.01)
H01R 13/502(2006.01)
H01B 7/17(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内外双 层密封的电缆引入 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外双层密封的电
缆引入装置, 沿着轴向依次连接有壳体、 第一过
渡壳体、 第二过渡壳体和锁紧部, 所述壳体内同
轴连接有第一密封部, 所述第二过渡壳体内依次
同轴连接有屏蔽层连接部和第二密封部, 所述第
一密封部与线缆的内胶皮层同轴接触, 所述第二
密封部与线缆的外胶皮层同轴接触, 线缆的屏蔽
层的端部夹持在屏蔽层连接部。 本方案的电缆引
入装置对线缆内层、 外层胶皮的独立接触密封,
使得接线后的整体密封性能提高; 这种结构使 得
线缆外层胶皮在出现破损导致液体浸入时, 由内
层胶皮密封部件防止浸入的液体进一步浸入到
设备内部 造成短路等危害。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7720158 U
2022.11.01
CN 217720158 U
1.一种内外双层密封的电缆引入装置, 其特征在于沿着轴向依次连接有壳体、 第一过
渡壳体、 第二过渡壳体和锁紧部, 所述壳体内同轴连接有第一密封部, 所述第二过渡壳体内
依次同轴连接有屏蔽层连接部和第二密封部, 所述第一密封部与线缆的内胶皮层同轴接
触, 所述第二密封部与线缆的外胶皮层同轴接触, 线缆的屏蔽层的端部设置在屏蔽层连接
部与第二过渡壳体端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双层密封的电缆引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密
封部对应的线缆包括有导线和导线表面的内胶皮层, 所述第二密封部对应的线缆从 内至外
依次包括有导线、 内胶皮层、 屏蔽层和外胶皮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外双层密封的 电缆引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密封部对应的线缆表面没有屏蔽层和外胶皮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双层密封的电缆引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与
第一过渡壳体之间、 第二过渡壳体与锁紧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外双层密封的电缆引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圈
径向设置在所述壳体与第一过渡壳体之间、 第二过渡壳体与锁紧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双层密封的 电缆引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
第一过渡壳体、 第二过渡壳体、 锁紧部、 屏蔽层连接 部均为金属, 相互连接为 一体的屏蔽层。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720158 U
2一种内外双层密封的电缆引入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电缆连接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内外双 层密封的电缆引入 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常规的电缆连接器中, 电缆接线后会在离开设备壳体的部位使用电缆引入装置
对线缆进 行密封, 其结构如图1所示。 在图1的基础上, 很多使用中有一种双层胶皮的屏蔽电
缆: 该种电缆有内外两层胶皮, 电缆屏蔽层夹在两层胶皮之间。 同样外径、 芯线截面积的电
缆, 双层胶皮电缆的每层胶皮往往比单层胶皮电缆的胶皮要薄, 所以双层胶皮电缆比单层
胶皮电缆 发生外胶皮破损的几率更大, 所以用以往的只密封电缆外胶皮的方式有 更大几率
发生液体从外胶皮破口渗入设备的风险, 如图2所示, 图中的外胶皮层上具有破损处12, 会
导致进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 对电缆引入装置结构进行改进, 实现
双层胶皮屏蔽电缆的屏蔽、 密封, 同时防止 外胶皮破损导 致的液体渗入。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
[0005]一种内外双层密 封的电缆引入装置, 沿着轴向依次连接有壳体、 第一过渡壳体、 第
二过渡壳体和锁紧部, 所述壳体内同轴连接有第一密封部, 所述第二过渡壳体内依 次同轴
连接有屏蔽层连接部和第二密封部, 所述第一密封部与线缆的内胶皮层同轴接触, 所述第
二密封部与线缆的外胶皮层同轴接触, 线缆的屏蔽层的端部设置在屏蔽层连接部与第二过
渡壳体端部之间。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第一密封部对应的线缆包括有导线和导线表面的内胶皮
层, 所述第二密封 部对应的线缆从内之外依次包括有导线、 内胶皮层、 屏蔽层和外胶皮层。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第一密封 部对应的线缆表面没有屏蔽层和外胶皮层。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壳体与第一过渡壳体之间、 第二过渡壳体与锁紧部之间
分别设置有密封圈。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密封圈径向设置在所述壳体与第一过渡壳体之间、 第二
过渡壳体与锁紧部之间。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壳体、 第一过渡壳体、 第二过渡壳体、 锁紧部、 屏蔽层连接
部均为金属, 相互连接为 一体的屏蔽层。
[0011]本方案采用原理: 因为受到引入装置壳体安装后的挤压力可能导致外胶皮层出现
破损漏水, 而漏水会通过金属屏蔽层 进入到设备内部, 因此将线缆分为三段, 其中第一端对
外胶皮层进 行密封, 第二段对屏蔽层进 行连接, 第三段对内胶皮层 进行密封。 即使外胶皮层
出现破损漏水, 内胶皮层的密封也可以再次阻挡漏水进一 步进入到设备中。
[0012]综上所述, 由于采用了上述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方案用屏蔽层连接部件使电缆屏蔽层与电缆引入装置外壳形成整体的屏蔽结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7720158 U
3
专利 一种内外双层密封的电缆引入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3:0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