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687113.X
(22)申请日 2022.07.01
(73)专利权人 北京科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7号
91幢一层01 1
(72)发明人 赵德明 谢东吴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 合伙) 11560
专利代理师 季红军
(51)Int.Cl.
H01R 13/405(2006.01)
H01R 13/52(2006.01)
H01R 13/66(2006.01)
H01R 13/631(2006.01)
H01R 12/50(2011.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连接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 包括软硬结
合板、 以及与软硬结合板连接的连接器壳体; 连
接器壳体内部中空地形成为容纳腔, 且连接器壳
体的容纳腔的两端开口; 软硬结合板一端具有金
手指, 且软硬结合板具有金手指的一端穿过连接
器壳体的容纳腔并保持金手指至少部分延伸至
连接器壳体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将软硬
结合板与连接器壳体连为一体形成为新型连接
器, 与电气模块以插接的方式电连接, 该连接器
结构加工方便, 通过连接器壳体与电气模块插接
并在弹性卡接部和止挡部的作用下实现连接器
与电气模块的精准插接 。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217720036 U
2022.11.01
CN 217720036 U
1.连接器, 该 连接器(10)与电气模块(10 0)电连接, 其特 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10)包括:
软硬结合板(1); 以及
与所述软硬结合板(1)连接的连接器壳体(2);
所述连接器壳体(2)内部中空地形成为容纳腔(201), 且所述连接器壳体(2)的容纳腔
(201)的两端开口;
所述软硬结合板(1)一端具有金手指(103), 且所述软硬结合板(1)具有所述金手指
(103)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器壳体(2)的容纳腔(201)并保持所述金手指(103)至少部分延
伸至所述连接器壳体(2)的外 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 征在于, 所述软硬结合板(1)包括:
PCB板(102)和FPC 板(101);
所述PCB板(102)的一端具有所述金手指(103), 所述PCB板(102)的另一端与所述FPC板
(101)电连接;
所述PCB板(102)和所述FPC板(101)的连接处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2)的容纳腔(201)
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壳体(2)与所述电气模块
(100)配合一侧具有弹性 卡接部(202);
所述弹性卡接部(202)一端与所述连接器壳体(2)连接, 且所述弹性卡接部(202)另一
端沿该连接器(10)的插接方向朝向所述电气模块(10 0)延伸并与所述电气模块(10 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卡接部(202)沿其延伸方向开
设有止挡槽(20 3);
所述电气模块(100)的电气模块 壳体(3)与所述止挡槽(203)配合的位置 凸出有止挡部
(303), 所述连接器(10)插接于所述电气模块(100)时, 所述连接器(10)通过所述弹性卡接
部(202)和所述止挡部(3 03)止挡配合限制所述连接器(10)沿插接方向拔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壳体(2)与所述软硬结合板
(1)的连接处、 并与所述电气模块(10 0)配合一端具有密封 部(204);
所述连接器(10)通过 所述密封 部(204)与所述电气模块(10 0)密封连接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204)套设于所述PCB板
(102)的外周面, 且所述密封部(204)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2)与所述电气 模块(100)配合一
端的端部 。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壳体(2)与所述电气模块
(100)配合一端朝向所述电气模块(10 0)凸出有凸部(20 5);
所述凸部(205)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连接器壳体(2)的截面尺寸以形成为 台阶面, 所述
密封部(204)套设于所述凸部(20 5)的外周面;
所述密封部(204)的内圈与所述凸部(205)的外周面过盈配合, 且所述密封部(204)的
外周面与所述电气模块(10 0)过盈配合。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720036 U
2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电学技 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 电池管理系统(B MS)的插头端内设有多个带压接线束的端子, 压线时
会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绝缘皮过长、 铜芯外漏等缺点, 通过人工检测, 劳动强度大、 漏检率和
误检率很高; 采用机器视觉 设备代替人工检测, 线束芯子容易反光, 需要 特殊的角度光源消
除反光, 每个控制器需要多个插头, 每个插头有多个端子, 每个端子压接一根导线, 每个端
子压接处需要热缩热缩管, 工艺复杂且繁琐。
[0003]因此, 基于上述 技术问题, 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新型 连接器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软硬结合板与连接器壳体连接为一体从而克
服现有技 术存在的缺陷的连接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 术方案: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器, 该 连接器与电气模块电连接, 所述连接器包括:
[0007]软硬结合板; 以及
[0008]与所述软硬结合板连接的连接器壳体;
[0009]所述连接器壳体内部中空地形成为容纳腔, 且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容纳腔的两端开
口;
[0010]所述软硬结合板一端具有金手指, 且所述软硬结合板具有所述金手指的一端穿过
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容纳腔并保持所述金手指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 部。
[0011]进一步的, 所述软硬结合板包括:
[0012]PCB板和FPC 板;
[0013]所述PCB板的一端具有所述金手指, 所述PCB板的另一端与所述FPC 板电连接;
[0014]所述PCB板和所述FPC 板的连接处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容纳腔内。
[0015]进一步的, 所述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电气模块配合 一侧具有弹性 卡接部;
[0016]所述弹性卡接部一端与所述连接器壳体连接, 且所述弹性卡接部另一端 沿该连接
器的插接方向朝向所述电气模块延伸并与所述电气模块连接 。
[0017]进一步的, 所述弹性 卡接部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止挡槽;
[0018]所述电气模块的电气模块壳体与所述止挡槽配合的位置凸出有止挡部, 所述连接
器插接于所述电气模块时, 所述连接器通过所述 弹性卡接部和所述止挡部止挡配合限制所
述连接器沿插接方向拔出。
[0019]进一步的, 所述连接器壳体与所述软硬结合板 的连接处、 并与所述电气模块配合
一端具有密封 部;
[0020]所述连接器通过 所述密封 部与所述电气模块密封连接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17720036 U
3
专利 连接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3:3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