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332850.2
(22)申请日 2022.10.28
(71)申请人 华北科技学院
地址 065201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开
发区学院大街 467号
(72)发明人 朱权洁 王大仓 陈学习 李青松
欧阳振华 杨涛 隋龙琨 李红涛
(74)专利代理 机构 苏州优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487
专利代理师 石煜
(51)Int.Cl.
G06F 30/27(2020.01)
G06T 17/00(2006.01)
E21F 7/00(2006.01)
G06N 3/04(2006.01)G06N 3/0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瓦斯抽采钻孔参数智能设计及三维可
视化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瓦斯抽采钻孔参数智能设计及
三维可视化方法, 以PSO ‑LSTM模型为基础、 借助
大数据挖掘技术对瓦斯钻孔数据深入挖掘和精
准化分析, 以达到优化数据的效果; 并利用三维
可视化算法对优化的钻孔数据进行三维建模, 形
成轨迹最优、 效果可视的三维瓦斯抽采钻孔模
型。 其中, PSO ‑LSTM模型主要原理: 利用PSO算法
对LSTM模型训练集进行寻优, 并将寻优结果作为
LSTM模型的测试集, 从而 提高LSTM模型训练结果
的准确性。 另外, 基于Python的瓦斯抽采钻孔三
维可视化算法, 能根据输入的信息自动生成煤层
井巷、 顺层或穿层瓦斯抽采钻孔三维可视化模
型。 本方法大大减少煤矿企业绘制施工图纸的繁
琐工作, 提高煤矿瓦斯抽采 钻孔智能化水平。
权利要求书5页 说明书17页 附图14页
CN 115544894 A
2022.12.30
CN 115544894 A
1.一种瓦斯抽采钻孔参数智能设计及三维可视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是以PSO ‑
LSTM模型、 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对瓦斯钻孔数据深入挖掘和精准化分析, 以达到优化数据
的效果; 并利用三位可视化算法对优化的钻孔数据进 行三维建模, 形成轨迹最优、 效果可视
的三维瓦斯抽采 钻孔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斯抽采钻孔参数智能设计及三维可视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 将瓦斯钻孔数据
按格式标准化处理, 使其符合数据处理流
程; 并将处理好的数据按比例分为训练集
测试集
Xn、
E1、 E2式中, Ri为钻孔半径, di为钻孔间距, i ={1, 2,…, n};
步骤S2: 以训练集E1开始训练P SO‑LSTM模型,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 初始化P SO算法, 形成寻优群落;
步骤S22: 将训练集E 1的前70%定义为LSTM模型训练集
后30%定义
为PSO模型优选集
步骤S23: 将LSTM模型训练集e1作为PSO ‑LSTM模型的训练集, PSO模型优选集e2作为
PSO‑LSTM模型的测试集;
步骤S24: 开始模拟预测过程, 寻找使PSO优选集RMSE最小的粒子; 同时, 利用训练集e1
训练LSTM模型;
步骤S25: 输出P SO模型优选集e2的最优解。
步骤S3: 将PSO最优解
作为LSTM模型的测试集, 对已经完成训练的
LSTM模型进行 预测分析, Ye2为PSO模型的寻优结果, i ={1, 2,…, n};
步骤S4: 根据预测结果调整模型参数, 预测训练结果是否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若没有达
到, 则调整参数, 更新内部权重, 再次返回PSO ‑LSTM模型进行训练, 直至训练结果达到最大
迭代次数;
步骤S5: P SO‑LSTM模型训练结束后, 利用测试集E2预测训练完成的P SO‑LSTM模型;
步骤S6: 输出P SO‑LSTM模型最优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瓦斯抽采钻孔参数智能设计及三维可视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步骤S7: 钻孔设计三 维可视化, 钻孔设计三 维可视化包含顺层 钻孔设计、 穿层 钻孔设
计、 钻孔孔体生成三部分, 利用python生 成涵盖煤层、 巷道、 钻孔必要部 分的煤矿三维模 型,
在生成三维立体模型时, 首先确定基准点的三维坐标, 再通过模型其他顶点与基准点之间
的三维空间关系计算出其他顶点 的坐标; 利用python中的scatter()函数生成各个顶点,
利用连线函数按模型设计连接相关顶点, 生成模型轮廓线; 再利用成面函数将 需要成面的权 利 要 求 书 1/5 页
2
CN 115544894 A
2轮廓线依次连接, 形成模型截面, 最终生成三维立体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瓦斯抽采钻孔参数智能设计及三维可视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顺层钻孔设计利用走向双侧对打顺层钻孔, 对工作面进行顺层平行钻孔设计, 回采工
作面与进风巷底部交线的起始点和终点坐标分别为
回采工
作面与回风巷底部交线的起始点和终点 坐标分别为
沿煤层走向长度:
工作面倾向宽度:
巷道方位角:
煤层走向与水平面夹角:
进风巷钻孔方位角: θ1=270° ‑α1;
回风巷钻孔方位角: θ2=90° ‑α1;
回采工作面抽采钻孔总个数:
n为回采工作面抽采钻孔总个数; Lk为第k单元沿
煤层走向长度; dk为第k单元内钻孔布孔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瓦斯抽采钻孔参数智能设计及三维可视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顺层钻孔设计中, 进风巷第一单元控制点坐标为
则进风巷第k单元控
制点坐标为
式中,
为煤层A1与A1'之间的距离;
回风巷第k单 元控制点 坐标为
。权 利 要 求 书 2/5 页
3
CN 115544894 A
3
专利 一种瓦斯抽采钻孔参数智能设计及三维可视化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4:0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