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354177.2
(22)申请日 2022.11.01
(71)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 学
地址 221116 江苏省徐州市大 学路1号
申请人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 有限公司
徐州物硕信息技 术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窦林名 牟宗龙 孙振于 马志锋
李成海 曹安业 孙文杰 王聪聪
熊洪恩 肖佳琦 许宏阳
(74)专利代理 机构 徐州苏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543
专利代理师 张旭
(51)Int.Cl.
E21B 49/00(2006.01)
G06F 17/10(2006.01)G06F 30/20(2020.01)
(54)发明名称
基于坚硬厚岩层与煤层厚距关系的冲击危
险评价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坚硬厚岩层与煤层
厚距关系的冲击危险评价方法, 先采集所需评价
煤层上方的地质资料, 确定煤层上方各个岩层的
分布情况和各个岩层的力学性能, 接着选出符合
条件的坚硬厚岩层, 并记录各个坚硬厚岩层的厚
度及各自下边界与煤层上边界之间的距离; 然后
根据本申请人研究发现煤层上方坚硬厚岩层的
厚度与坚硬厚岩层下边界距煤层上边界的距离
之间的关系, 对煤层的冲击地压存在对应影响,
经过取值划分后确定判别标准, 将 选出的坚硬厚
岩层分别经过判别标准处理后, 得出各个坚硬厚
岩层对应的危险指数; 最后选择各个坚硬厚岩层
对应的危险指数中的最大值, 确定为最终危险指
数, 根据最终危险指数确定煤层顶板在对煤层造
成的冲击地压危险强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115492571 A
2022.12.20
CN 115492571 A
1.一种基于坚硬厚岩层与煤层厚距关系的冲击危险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具体步骤
为:
A、 采集当前所需评价煤层区域上方的地质资料, 根据地质资料确定煤层上方各个岩层
的分布情况和各个岩层的力学性能;
B、 根据步骤A确定的煤层上方各个岩层情况, 选出单层厚度大于等于10m、 自然含水率
条件下单轴抗压强度大于等于60MPa的岩层, 作为坚硬厚岩层, 分别记录选出的各个坚硬厚
岩层的厚度M, 并计算出 各个坚硬厚岩层的下边界与煤层上边界之间的距离d;
C、 分别将步骤B选出的各个坚硬厚岩层的厚度M及与煤层之前的距离d带入如下判别标
准, 具体的判别标准 为:
若M‑0.9d≤10, 则该 坚硬厚岩层的危险指数确定为0;
若M‑0.9d>10且M ‑1.35d≤15, 则该 坚硬厚岩层的危险指数确定为1;
若M‑1.35d>15且M ‑1.8d≤20, 则该 坚硬厚岩层的危险指数确定为2;
若M‑1.8d>20, 则该 坚硬厚岩层的危险指数确定为3;
按照上述判别标准分别确定各个坚硬厚岩层对应的危险指数;
D、 在步骤C确定的各个坚硬厚岩层对应的危险指数中选取最大值, 确定为危险指数w,
若危险指数w为0, 则表明煤层上覆岩层 对煤层的冲击地压 没有影响; 若w为 1, 则表明对煤层
的冲击地压影响程度较弱; 若w为2, 则表明对煤层的冲击地压影响程度中等; 若w为3, 则表
明对煤层的冲击地压影响程度强; 从而完成煤层的冲击地压 评价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坚硬厚岩层与煤层厚距关系的冲击危险评价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步骤A中地质资料包括地质钻孔柱状图和岩石力学测试结果, 其中地质钻孔柱
状图用于确定煤层上方各个岩层的分布情况, 岩石力学测试结果用于确定各个岩层的力学
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坚硬厚岩层与煤层厚距关系的冲击危险评价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 步骤A中所需评价煤层的深度超过3 00m。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492571 A
2基于坚硬厚 岩层与煤层厚距关系 的冲击危险评价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 一种基于坚硬厚岩层与煤层厚距关系的冲击危险评价方法, 属于煤矿
安全监测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现有煤矿开采深度的逐年增加, 矿井面临冲击地压灾害的威胁显著增大, 而
冲击危险评价并进 行预测预报是防治冲击地压灾害的关键环节。 同时, 目前煤矿 行业规定:
冲击地压矿井必须进 行区域危险性预测和局部危险性预测。 区域与局部预测可根据地质与
开采技术条件等, 优先采用综合指数法确定冲击危险性。 冲击危险性评价的综合指数法最
先由波兰提出, 后被行业内学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现在被广泛应用在矿井(包括巷道、 工
作面及永久硐室)的冲击危险性评价中。 然而在十几年的应用过程中发现, 综合指数法其部
分因素考虑较为片面, 在针对特定煤层进行预测时指标区间划分缺 乏科学依据。 如地质因
素中第三项关于坚硬厚岩层 对煤层的影响, 其仅考虑了裂隙带内或100 m范围内的坚硬厚岩
层距煤层距离对煤层的影响, 没有综合考虑更远范围内的岩层、 以及岩层厚度变化对煤层
的影响, 以及厚度变化和距离变化耦合对煤层的影响。 一项指标取值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整
体评价结果的不合理, 所以, 有必 要提出一种新的冲击危险评价方法, 使其能对煤层 进行冲
击危险评价时, 充分考虑坚硬厚岩层与煤层之间的岩层厚度变化对煤层的影响, 以及厚度
变化和距离变化耦合对煤层的影响, 从而有效提高冲击危险评价的准确 性, 是本行业的研
究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坚硬厚岩层与煤层厚距关系
的冲击危险评价方法, 能对深部煤层进行冲击危险评价时, 充分考虑坚硬厚岩层与煤层之
间的岩层厚度变化对煤层的影响, 以及厚度变化和距离变化耦合对煤层的影响, 从而有效
提高冲击危险评价的准确性。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坚硬厚岩层与煤层厚距
关系的冲击危险评价方法, 具体步骤为:
[0005]A、 采集当前所需评价煤层区域上方的地质资料, 根据地质资料确定煤层上方各个
岩层的分布情况和各个岩层的力学性能;
[0006]B、 根据步骤A确定的煤层上方各个岩层情况, 选出单层厚度大于等于10m、 自然含
水率条件 下单轴抗压强度大于等于60MPa的岩层, 作为坚硬厚岩层, 分别记录选出的各个坚
硬厚岩层的厚度M, 并计算出 各个坚硬厚岩层的下边界与煤层上边界之间的距离d;
[0007]C、 分别将步骤B选出的各个坚硬厚岩层的厚度M及与煤层之前的距离d带入如下判
别标准, 具体的判别标准 为:
[0008]若M‑0.9d≤10, 则该 坚硬厚岩层的危险指数确定为0;
[0009]若M‑0.9d>10且M ‑1.35d≤15, 则该 坚硬厚岩层的危险指数确定为1;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15492571 A
3
专利 基于坚硬厚岩层与煤层厚距关系的冲击危险评价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8:1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