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173750.X
(22)申请日 2022.09.26
(71)申请人 中建三局第一建 设安装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 街
道景龙社区人民路与八一路交汇处壹
成环智中心 2座21层-2 2层
(72)发明人 尹奎 郭永辉
(74)专利代理 机构 武汉智正诚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42278
专利代理师 董霖
(51)Int.Cl.
G06F 30/20(2020.01)
G06F 16/2458(2019.01)
E04G 1/22(2006.01)
G06F 111/06(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升降台升降高度的决策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升降台,
在常规升降台的台面上添加活动升降台阶, 所述
的活动升降台阶由若干组升降台并联组成, 所述
的升降台包括底座、 电动升降杆、 台阶组成, 所述
的底座为常规升降台面护栏内尺 寸一致的钢板,
通过螺栓固定于升降台面, 所述的电动升降杆一
端固定于底座上, 另 一端固定连接有台阶, 所述
的升降台与升降台之间紧密并联。 本发明围绕施
工过程管理, 基于BIM技术 建立互联协同、 智能调
整、 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圈, 并将虚
拟现实环境下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
分析, 提供实际施工过程预测, 实现工程施工可
视化智能管理, 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 成
为智慧工地的一部分。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115392054 A
2022.11.25
CN 115392054 A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升降台, 其特征在于: 在常规升降台的台面上添加活动升降台
阶, 所述的活动升降台阶由若干组升降台并联组成, 所述的升降台包括底座101、 电动升降
杆102、 台阶10 3组成;
所述的底座101为常规升降台面护栏内尺寸一致的钢板, 通过螺栓固定于升降台面, 所
述的电动升降杆102一端固定 于底座101上, 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台阶10 3;
所述的升降台与升降台之间紧密并联; 所述的电动 升降杆102沿着台阶103的中心线位
置对称设置, 且多个台阶103的正背面均设置有滑槽, 所述台阶103之间通过凹型杆活动连
接, 且凹型 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滑块。
所述的台阶103的长度与常规升降台面护栏 内尺寸宽度一致, 台阶103的宽度取决于常
规升降台面护栏内尺寸长度除以台阶的个数。
所述台阶10 3的下表面设置有升降楼梯。
一种基于BIM技 术的升降高度决策 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1、 建立BIM系统
步骤2、 根据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组织与施工进度, 确定当下的工单, 包括工程施工区
域、 施工内容、 施工人员、 施工 工程量、 施工质量要求 等。
步骤3、 基于BIM技术, 确定施工区域相关水、 暖、 电、 风管等机电管线的高度与坡度, 确
定施工区域的机电管线的高度范围, 确 定升降台的限高极值Xmax, 同时根据BIM模型, 确 定
工作面域的升降台预计的优化工作位置点若干个。
步骤4、 在BIM系统添加施工人员信息系统, 确定施工人员的姓名、 身高, 根据施工内容,
确定便于操作的空间高度范围(X1 1, X12)。
步骤5、 在BIM系统添加施工工具材料信息系 统, 确定施工工具与材料的高度与施工范
围(X21, X2 2)。
步骤6、 依据利用多目标层次优化的方法, 确定优化工作位置点的升降台的升降高度
X01。 依次, 确定 工程施工区域 其余预计的优化工作位置点X0n。
步骤7、 在升降平台上安装定位装置, 依据BIM系统指定在升降台到达施工场地的优化
工作位置点, 并按设定的高度X0n进行升降调整。
步骤8、 在步骤7的基础上, 结合施工工艺的要求, 满足施工工具和材料的伸展空间的要
求, 以及施工人员个性动作的需求, 通过调整活动升降台阶的高低, 方便施工人员的施工操
作。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392054 A
2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升降台升降高度的 决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升降台升
降高度的决策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化、 空调机电设备的多样化。 空调机电
设备的安装施工也要求越来越高。 在空调机电系统的安装中, 升降台是必不可少的机械设
备。 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 不管 是底座固定式还是底座移动式均存在以下问题:
[0003]1、 升降台在施工工程过程中, 升降台频繁的需要调整高度, 这种调整是依据施工
人员的个人 经验来确定的, 以至 于调整次数较多, 调整时间过长, 甚至 造成挤压安全 事故。
[0004]2、 升降台的基本上只能实现上下的升降, 以至于工作面域较小, 致使升降台多次
移动, 再次调整。
[0005]3、 升降台的高度调整相对固定, 在施工操作 中, 基于操作要求与习惯要求的微小
距离的调整 无法方便快捷实现, 要么调整整个升降台的高度, 要么勉为其难操作, 造成极大
的不便。
[0006]针对以上问题, 申请 号为CN201310167581.3的专利提出了在底座固定式液压升降
台的基础上增加纵向水平移动装置, 既可以实现大负载货物垂直升降, 又能实现货物纵向
水平移动, 增大了工作面域。 申请号为CN201610854087.8的专利 提出了一种距离保持升降
台, 通过红外测距传感器检测作业平台上升空间, 较好地避免因误操作导致的碰撞事故。 申
请号CN201910232444.0的专利房屋 建筑施工用升降台为升降台工作稳定, 底 座在固定的滑
杆上移动, 避免移动过程中和石头和混凝土块等接触造成颠簸。 这些技术虽然解决了一些
问题, 但从没有涉及到 升降台升降高度的确定 。
[0007]众所周知, 建筑行业是是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 如何加强施工现场安全
管理、 降低事故发生频率、 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是摆在面
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在此背景下, 伴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化手段、 在工程施工阶
段的应用不断提升, 一种基于BIM技 术的升降台升降高度的决策 方法。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而提出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
升降台升降高度的决策 方法。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 术方案:
[0010]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升降台, 在常规升降台的台面上添加活动升降台阶, 所述的活
动升降台阶由若干组升降台并联组成, 所述的升降台包括底座、 电动升降杆、 台阶组成。
[0011]所述的底座为常规升降台面护栏内尺寸一致的钢板, 通过螺栓固定于升降台面,
所述的电动升降杆一端固定 于底座上, 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台阶。
[0012]所述的升降台与升降台之间紧密并联; 所述的电动升降杆沿着台阶的中心线位置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15392054 A
3
专利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升降台升降高度的决策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8:2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