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163537.0 (22)申请日 2022.09.23 (71)申请人 合肥市综合管廊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地址 230092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武汉路 229号建投大厦 (72)发明人 杜创 杨会兵 魏亚兴 潘竹  何堃  (74)专利代理 机构 上海大为知卫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 合伙) 31390 专利代理师 何银南 (51)Int.Cl. G06F 30/12(2020.01) G06F 30/13(2020.01) G06F 30/20(2020.01) G06Q 10/10(2012.01)G06Q 50/08(2012.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可视化协同管理方法与 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工程行业中的可视化管 理领域, 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可视化协同管理方 法, 包括步骤一: 登录平台并配置基础数据模型; 步骤二: 安装BIM插件, 在建模软件中生成可交互 的界面, 用于对平台软件系统进行登录验证; 步 骤三: 对BIM模型进行分类筛选; 步骤四: 读取基 础数据模型, 绑 定标准结构, 添加相应的属性; 步 骤五: 对选中的标准结构以及模 型构件进行参数 填报、 上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工程 可视化协同管理系统。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 CN 115510515 A 2022.12.23 CN 115510515 A 1.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可视化协同管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步骤一: 登录平台并配 置基础数据模型; 步骤二: 安装BIM插件, 在建模软件中生成可交互的界面, 用于对平台软件系统进行登 录验证; 步骤三: 对BIM模型进行分类筛 选; 步骤四: 读取基础数据模型, 绑定标准结构, 添加相应的属性; 步骤五: 对选中的标准结构以及模型构件进行参数填报、 上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可视化协同管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重复 上述步骤三和步骤四直至所有模型构件都绑定 了相应结构属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可视化协同管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步骤三通过建模工具的过 滤器对模型进行初步过 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可视化协同管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步骤五由服务器端判断用户是否具备可以提取BIM模型的以及其是否具备上传模型的权 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可视化协同管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程序 会根据用户选择的节点以及结构参数提取模型中的属性数据以及模型几何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可视化协同管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五完成后, 平台端查看到上传模型后找到之前在插 件中选择的上传节点并执 行导入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可视化协同管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程序根据用户所选的WBS分类结构去创建WBS结构化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可视化协同管理系统, 其特征在 于, 包括: 网络服务端和BIM 建模插件客户端, 通过BIM 建模插件客户端以及网络服务端两种 端中所有模块的数据交互形成由用户自定义组织的且与BIM模型能进行完整映射的WBS结 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可视化协同管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网络 服务端包含基础配置模块、 模型数据处理模块、 WBS结构生成模块和数据读取、 前端页面展 示、 登录信息鉴权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可视化协同管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BIM 建模插件客户端包 含基础数据加载、 模型属性绑定、 模型 数据提取和上传绑定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510515 A 2一种基于BIM的工 程可视化协同管理 方法与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工程行业中的可视化管理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使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建筑信息模型)管理工程建设过程的方法。 此外, 本发明还涉及上 述工程协同管理方法中工程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工作分解结构)动态颗粒度 管理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尤其是重大市政工程如轨道交通、 地下管廊、 市政隧道、 市政桥梁等工程的难度以及工程工序的复杂度非常之大,需要用到 建设过程中的工作分解 结构来管 理。 现今大部分工程建设单位会采用如Pr oject软件来编写WBS结构并同时填写相 应的计划 开始结束时间、 实际开始结束时间, 并结合软件自动生成得甘特图来管理并查看 当前施工过程中的各工序有无延误, 是否按照计划有序执行。 但Pr oject软件毕竟是一款离 线的应用程序, 如果需要同步进度给 大家看时需要把文件进行传输 。 [0003]基于此问题, 众多 建设也开始采购并研发基于在线得的WBS进度填报软件。 目前也 相应成熟。 一般通过导入Project、 Excel中的WBS结构数据, 在软件平台中形成在线的WBS结 构, 并相应进行计划进度、 实际进度的填报。 然而即使使用了WBS以及所对应的甘特图看到 的结构与进度也是基于文字信息 。 [0004]另一方面, 现如今图像显示技术已处于腾飞发展的年代, 在众多大型市政基础工 程设计过程也 从以前纸质化图纸逐渐演化 成了使用如Aut oDesk CAD软件来在 线绘制图纸, 再从二维转换成三维使用如 AutoDesk  Revit, BentleyMicroStation等BIM三维建模软件来 进行工程各类专业结构的模 型设计。 相较于非BIM类 建模软件如3D Max绘制出的模 型,BIM模 型具备了在 模型中填写各类属性的优势。 如建筑结构中的梁版柱墙均会在软件按照各类工 程的建模标准进行命名, 且具 备查看尺寸大小如宽高厚度等属性的条件。 [0005]目前的工程建设过程中虽已开展使用信息化手段如Project等工具以WBS的方式 来管理, 但由于Project工具所生 成的WBS报表是离线文件, 需要其他用户安装Pr oject软件 方可查看, 且由于基本基于文字信息在工程建设变化的过程中无法直观的、 精确的查看工 程中具体出现的问题。 而且目前大多设计阶段完成的BIM模型在于WBS结构对应上无法达到 一一对应, 基于此问题, 可视化模型与WBS(工作分解结构)的对应关系是脱节的。 而为了完 成这一对应关键,现如今的软件需要通过人工一个个对BIM模型中的单一构件对WBS结构进 行绑定。 对应大型市政工程而言, BIM模型的中的构件体量非常巨大,3万至5万的构件体量 在逐个绑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工作量,且由于绑定 关系复杂,亦会存在大量错误的情况。 对 于建设过程的研判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000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背景, 一是当今基于BIM的可视化 技术已基本成熟; 二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WBS的应用已是所有建设及施工单位都会 使用的一种 管理办法。 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动态分解结构的工程可视化协同管理方法与系 统。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15510515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可视化协同管理方法与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可视化协同管理方法与系统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可视化协同管理方法与系统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可视化协同管理方法与系统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8:2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