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666463.6
(22)申请日 2022.06.14
(71)申请人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
司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 都市青羊区太 升北
路35号
(72)发明人 袁松 廖沛源 白赟 周科
王希宝 张生 张廷彪 郑国强
(74)专利代理 机构 成都行之智 信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5125 6
专利代理师 朱彬
(51)Int.Cl.
G06F 30/20(2020.01)
G06F 30/13(2020.01)
G06F 17/1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隧道排烟口间距设定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排烟口间距设定方
法, 涉及隧道安全技术领域; 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
隧道排烟安全度计算模型; 基于基准排烟方案的
排烟工况参数, 根据所述隧道 排烟安全度计算模
型计算排烟危险性系数; 基于所述排烟危险性系
数, 根据所述隧道排烟安全度计算模 型计算多个
等间距和等风量设置的排烟口, 在设计 火灾规模
下的设计安全度; 基于极限火灾规模 下的设计安
全度和多个等间距设置的排烟口, 根据所述隧道
排烟安全度计算模型计算极限火灾规模下排烟
口的间距。 因此, 本发明设定出隧道单个排烟区
段内排烟口数量和间距, 为隧道 排烟口的设定提
供依据, 从而指导隧道排烟系统的设计 。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115034064 A
2022.09.09
CN 115034064 A
1.一种隧道排烟口间距设定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隧道排烟安全度计算模型;
基于基准排烟方案的排烟工况参数, 根据 所述隧道排烟安全度计算模型计算排烟危险
性系数;
基于所述排烟危险性系数, 根据所述隧道排烟安全度计算模型计算多个等间距和等风
量设置的排烟口, 在设计火灾 规模下的设计安全度;
基于设计安全度和多个等间距设置的排烟口, 根据所述隧道排烟安全度计算模型计
算, 在极限火灾 规模下排烟口 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排烟口间距设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隧道排烟安全度
计算模型根据烟气在隧道内的纵向行程、 隧道内烟气量和隧道净空断面建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排烟口间距设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隧道排烟安全度
计算模型为:
式中: nS为排烟安全度,
k为排烟危险性系数,
n为火灾工况的排烟口数量,
QSi为第i个排烟口前隧道内的烟气量,
L1为第1个排烟口距离火源的长度,
Li为第i个排烟口与第i ‑1个排烟口 的距离,
A为隧道净空断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排烟口间距设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排烟方案的
排烟工况参数为: 排烟口的数量n为1个, 设计火灾规模下的排烟量为QS1, 排烟口距离火源的
长度为5000m, 所述隧道排烟安全度为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排烟口间距设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烟危险性系数
的计算模型为
式中: k为排烟危险性系数, A为隧道净空断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排烟口间距设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每个排烟口的排烟为
QS1/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排烟口间距设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计火灾规模下
的隧道排烟安全度为
式中L为排烟口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排烟口间距设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极限火灾规模下第n
个排烟口至排烟区段末端的隧道内烟气量 为QS(n+1)=QS′1‑QS1;
式中, QS′1为极限火灾 规模下排烟区第1个排烟口前隧道内的烟气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隧道排烟口间距设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极限火灾规模下第n
个排烟口至排烟区段末端的距离为 Ln+1=5000‑nL。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隧道排烟口间距设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排烟口间距的计算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034064 A
2模型为
式中, nS0为极限火灾 规模下的排烟安全度设计值。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034064 A
3
专利 一种隧道排烟口间距设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8:2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