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4015 50.9
(22)申请日 2021.12.3 0
(73)专利权人 无锡塔尔基热交换器科技有限公
司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经一路9
号华友工业园A- 5号地块
(72)发明人 万晓明
(74)专利代理 机构 无锡市朗高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32 262
专利代理师 邱晓琳
(51)Int.Cl.
B23K 37/04(2006.01)
B23K 37/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EGR/ C固定板焊接位置识别用筋位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EGR/C固定板焊接位置
识别用筋位, 包括第一卡箍端、 第二卡箍端、 连接
端和定位端; 第一卡箍端和第二卡箍端通过连接
端分别一体设置在连接端纵向轴线L方向的两
侧, 形成与EGR/C焊接 结构紧靠的抱箍状壳体; 第
一卡箍端和第二卡箍端内至少一个的侧面上布
置有与阀体卡接的通孔; 连接端连接第一卡箍端
和第二卡箍端远离本体同侧的端面, 连接端沿着
纵向轴线L的两侧面从边线开始倾斜向上设置有
握持端; 定位端连续或非连续的布置于壳体内壁
的外轮廓线上并凸出于外轮廓线设置, 定位端焊
接后与阀体融合一体。 本实用新型提高固定板对
于本体对配的精准性, 为焊接提供起点和终点的
参考, 降低安装位置的波动, 减少人员对位置确
认的工时, 提高产品生产品质, 保证质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7193525 U
2022.08.16
CN 217193525 U
1.一种EGR/C固定板焊接位置识别用筋位, 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卡箍端(1)、 第二卡箍
端(2)、 连接端(3)和定位端(4);
所述第一卡箍端(1)和第二卡箍端(2)通过连接端(3)分别一体设置在连接端(3)纵向
轴线(L)方向的两侧, 形成与本体 焊接结构紧靠的抱箍状壳体;
所述第一卡箍端(1)和第二卡箍端(2)内至少一个的侧面上布置有与阀体卡接的通孔
(5);
所述连接端(3)连接第一卡箍端(1)和第二卡箍端(2)远离阀体 同侧的端面, 所述连接
端(3)沿着纵向轴线(L)的两侧面从边线(6)开始倾 斜向上设置有握持端(7);
所述定位端(4)连续或非连续的布置于壳体内壁的外轮廓线(8)上并凸出于外轮廓线
(8)设置, 定位端(4)焊接后与本体融合 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GR/C固定板焊接位置识别用筋位,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握持端
(7)向上的延线与壳体的中轴线Z之间相交形成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GR/C固定板焊接位置识别用筋位,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端
(4)包括设置在连接端(3)位于外轮廓线(8)上的水平定位端(41)、 第一卡箍端(1)和第二卡
箍端(2)中至少一个位于 于外轮廓线(8)上的竖直定位端(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EGR/C固定板焊接位置识别用筋位,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定
位端(41)布置 于连接端(3)的中部, 且位于连接端(3)上两侧凹槽(9)的中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EGR/C固定板焊接位置识别用筋位,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直定
位端(42)的顶部不高于第一 卡箍端(1)和第二 卡箍端(2)的中点 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EGR/C固定板焊接位置识别用筋位,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插入
定位结构(10), 布置于第一卡箍端(1)和第二卡箍端(2)相互靠近的竖直面上, 且在竖直面
上以对称布置的方式设置有一对 插入定位结构(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EGR/C固定板焊接位置识别用筋位,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
箍端(1)和第二卡箍端(2)的底部包括插入斜面(14)和在相对于本体的释放方向的底切
(11)。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193525 U
2一种EGR/C固定板 焊接位置识别用筋位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发动机壳体制造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EGR/C固定板焊接位置
识别用筋位。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生产EGR/C时, 由于部分位置无法进行机械手安装及 焊接, 在手工安装和焊
接的情况下, 由于没有安装和 焊接位置的参照物, 很容易导致位置出现偏移、 错装, 因此导
致产品损坏的情况发生, 成本逐渐上升 。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和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EGR/C固定板焊接
位置识别用筋位, 其由于采取了如下技 术特征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并带来了其 他技术效果。
[0004]为达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EGR/C固定板焊接位置识别用筋位, 包括第一卡
箍端1、 第二 卡箍端2、 连接端3和定位端4;
[0005]所述第一卡箍端1和第二卡箍端2通过连接端3分别一体设置在连接端3纵向轴线L
方向的两侧, 形成与阀体 焊接结构紧靠的抱箍状壳体;
[0006]所述第一卡箍端1和第二卡箍端2内至少一个的侧面上布置有与阀体卡接 的通孔
5;
[0007]所述连接端3连接第一卡箍端1和第二卡箍端2远离本体同侧的端面, 所述连接端3
沿着纵向轴线L的两侧面从边线6开始倾 斜向上设置有握持端7;
[0008]所述定位端4连续或非连续的布置于壳体内壁的外轮廓线8上 并凸出于外轮廓线8
设置, 定位端4焊接后与本体融合 一体。
[0009]根据优选方案, 握持端7向上的延线与壳体的中轴线Z之间相交形成锐角。
[0010]根据优选方案, 定位端4包括设置在连接端3位于外轮廓线8上的水平定位端41、 第
一卡箍端1和第二 卡箍端2中至少一个位于 于外轮廓线8上的竖直定位端42。
[0011]根据优选方案, 水平定位端41布置于连接端3的中部, 且位于连接端3上两侧凹槽9
的中间。
[0012]根据优选方案, 竖直定位端42的顶部不高于第一卡箍端1和第二卡箍端2的中点位
置。
[0013]根据优选方案, 还包括插入定位结构10, 布置于第一卡箍端1和第二卡箍端2相互
靠近的竖直 面上, 且在竖直 面上以对称布置的方式设置有一对 插入定位结构10 。
[0014]根据优选方案, 第一卡 箍端1和第二卡箍端2的底部包括插入斜面(14)和在相对于
本体的释放方向的底切1 1。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提高固定板对于本体对配的精准性, 为焊接提供起点和
终点的参考, 降低安装位置的波动, 减少人员对位置确认的工时, 提高产品生产品质, 保证
质量。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7193525 U
3
专利 一种EGR C固定板焊接位置识别用筋位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0:51:0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