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043538.5
(22)申请日 2021.12.0 6
(73)专利权人 安徽中意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243131 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博望
镇两博大道
(72)发明人 叶元义 叶良鹏 叶剑锋 臧文富
(74)专利代理 机构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34115
专利代理师 娄岳
(51)Int.Cl.
B21D 37/10(2006.01)
B21D 43/00(2006.01)
B21D 5/04(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 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组合折弯模具以及折弯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折弯模具以及具
有该组合折弯模 具的折弯机, 该 组合折弯模具包
括平行布置且均为直条状的第一压模, 第二压模
和第一折刀, 所述第一压模设有第一工作平面以
及沿第一工作平面伸出的第一压模尖端, 且所述
第一压模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平 面的单侧; 所述第
二压模设有第三工作平面, 且所述第二压模位于
所述第三工作平面的单侧; 所述第一折刀设置有
第三过渡面与沿所述第三过渡面外法向凸出的
第一圆弧工作面; 第一压模尖端与第二压模尖端
位于第一工作平面法线的同侧; 第一折刀设置于
第一工作平 面的法线的与第一压模尖端同侧, 且
所述第一圆弧工作面面向第一压模。 本实用新型
具有可折负角, 可双面 折弯, 可连续加工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7页
CN 217018237 U
2022.07.22
CN 217018237 U
1.一种组合 折弯模具,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模具组件:
直条状的第一压模(11), 该第一压模(11)的周向设置有第一工作平面(11S1), 所述第
一压模(11)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平面(11S1)的单侧, 并沿所述第一工作平 面(11S1)向一侧凸
出形成第一压模尖端(11B1), 所述第一压模尖端由第一工作平面(11S1)与第二工作平面
(11S2)所夹形成, 所述第一压模尖端(11B1)的端部为连接所述第一工作平面(11S1)与第二
工作平面(1 1S2)的第一过渡面(1 1S3),
所述第一工作平面(1 1S1)与所述第二工作平面(1 1S2)之间的夹角 α1满足:
25°≤α1<90°,
所述第一工作平面(1 1S1)与所述第二工作平面(1 1S2)之间的最小距离d1满足:
0.5mm≤d1≤2.5mm;
直条状的第二压模(12), 所述第二压模(12)的周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工作平面(12S1)与
第四工作平 面(12S2), 所述第三工作平 面(12S1)与所述第四工作平 面(12S2)之间所夹的部
分沿所述第三工作平 面(12S1)向一侧延伸形成第二压模尖端(12B1), 所述第二压模(12)位
于所述第三工作平面(12S1)的单侧;
直条状的第一折刀(13), 该第一折刀的周向设置有第三过渡面(13S1)以及与所述第三
过渡面连接的沿所述第三过渡面外法向凸出的第一圆弧工作面(13S2),所述第一圆弧工作
面的半径 r1满足:
r1≥2.25mm;
所述第一压模(11)、 所述第二压模(12)、 所述第一折刀(13)在长度方向平行布置, 所述
第一工作平 面(11S1)与所述第三工作平 面(12S1)相向平行布置, 所述第一压模尖端(11B1)
与所述第二压模尖端(12B1)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平 面(11S1)法线的同侧; 所述第一折刀(13)
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作平 面(11S1)的法线的与所述第一压模尖端(11B1)同侧, 且 所述第一圆
弧工作面(13S2)面向所述第一压模(1 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折弯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压模(12)沿所述第三工作
平面(12S1)向一侧凸出形成所述第二压模尖端(12B1), 所述第二压模尖端(12B1)由所述第
三工作平 面(12S1)与所述第四工作平 面(12S2)所夹形成, 所述第二压模尖端(12B1)的端部
为连接所述第三工作平面(12S1)与所述第四工作平面(12S2)的第二过渡面(12S3),
所述第三工作平面(12S1)与所述第四工作平面(12S2)之间的夹角 α2满足:
25°≤α2<90°,
所述第三工作平面(12S1)与所述第四工作平面(12S2)之间的最小距离d2满足:
0.5mm≤d2≤2.5mm;
所述组合折弯模具还设置有直条状的第二折刀(14), 该第二折刀的周向设置有第四过
渡面(14S1)以及与所述第四过渡面连接的沿所述第四过渡面外法向凸出的第二圆弧工作
面(14S2),所述第二圆弧工作面的半径 r2满足:
r2≥2.25mm;
所述第一折刀(13)与所述第二折刀(14)在长度方向平行布置, 所述第二折刀(14)设置
于第一工作平面(11S1)的法线的与第一压模尖端(11B1)同侧, 且所述第二圆弧工作面
(14S2)面向第二压模(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折弯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模(11)与所述第二压模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17018237 U
2(12)形状对称, 所述第一 折刀(13)与所述第二 折刀(14)形状对称。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折弯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模(11)、 第二压模
(12)、 第一 折刀(13)、 第二 折刀(14)均沿长度方向分为多个 独立的直条分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折弯模具, 其特征在于, 长度为l的模具组件的多个所述直
条分段的长度满足: 直条分段组合 拼接后能够至少组成所有l/20 ‑l的整数长度值。
6.一种折弯机,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组合折弯模具, 还包括驱
动所述组合 折弯模具的运动机构(2)、 伺服控制装置(3)以及上位机(4)。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17018237 U
3
专利 组合折弯模具以及折弯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9:46:3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