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25 6329.9
(22)申请日 2021.12.23
(73)专利权人 昆山鼎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市镇
宋家港路38 8号9号房
(72)发明人 洪远松
(51)Int.Cl.
B29C 45/40(2006.01)
B29C 45/2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注塑模具用顶杆型二次顶出 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用顶杆型
二次顶出结构, 包括上下设置的下模板和垫板,
下模板内设有下模仁, 下模仁的下方设有模仁固
定板, 下模板内位于模仁固定板的下方开设有空
腔, 下模板的空腔内设有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
一上顶针板、 第一下顶针板、 第二上顶针板和第
二下顶针板, 第一下顶针板上设有与第一上顶针
板相连接的第一固定螺丝, 第二下顶针板上设有
与第二上顶针板相连接的第二固定螺丝, 第一下
顶针板上设有顶杆, 顶杆的上方抵设有第一顶
针, 第二上顶针板上设有第二顶针, 第二上顶针
板上设有复位杆, 复位杆上套设有弹簧。 本实用
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实现水口和注塑产品错开顶
出, 有效解决开模过程中顶针高低不平的问题,
保证注塑产品的质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16732839 U
2022.06.14
CN 216732839 U
1.一种注塑模具用顶杆型二次顶出结构, 包括上下设置的下模板 (1) 和垫板 (2) , 所述
下模板 (1) 内设有下模 仁 (3) , 所述下模 仁 (3) 的下方设有模 仁固定板 (4) , 所述下模板 (1) 内
位于模仁固定板 (4) 的下方开设有空腔, 所述下模板 (1) 的空腔内设有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
第一上顶针板 (5) 、 第一下顶针板 (6) 、 第二上顶针板 (7) 和第二下顶针板 (8) ,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顶针板 (6) 上设有与第一上顶针板 (5) 相连接的第一固定螺丝 (9) , 所述第二下
顶针板 (8) 上设有与第二上顶针板 (7) 相连接的第二固定螺丝 (10) , 所述第一下顶针板 (6)
上设有顶杆 (12) , 所述顶杆 (12) 向下依次穿过第一下顶针板 (6) 、 第二上顶针板 (7) 、 第二下
顶针板 (8) 和垫板 (2) , 所述顶杆 (12) 的上方抵设有第一顶针 (13) , 所述第一顶针 (13) 向上
依次穿入第一上顶针板 (5) 、 模仁固定板 (4) 和下模仁 (3) , 所述第二上顶针板 (7) 上设有第
二顶针 (14) , 所述第二顶针 (14) 向上依次穿入第二上顶针板 (7) 、 第一下顶针板 (6) 、 第一上
顶针板 (5) 、 模 仁固定板 (4) 和下模仁 (3) , 所述第二上顶针板 (7) 上设有复位杆 (16) , 所述复
位杆 (16) 向上依次穿入第二上顶针板 (7) 、 第一上顶针板 (5) 、 模仁固定板 (4) 和下模仁 (3) ,
所述复位杆 (16) 上套设有弹簧 (17)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用顶杆型二 次顶出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
上顶针板 (5) 的下 方设有凹槽, 所述第一下顶针板 (6) 卡设于第一上顶针板 (5) 的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用顶杆型二 次顶出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
下顶针板 (6) 上开设有第一台阶孔 (11) , 所述顶杆 (12) 插设于第一台阶孔 (11) 内, 所述顶杆
(12) 的上端面与第一上顶针板 (5) 的下表面抵 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用顶杆型二 次顶出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二
上顶针板 (7) 上开设有第二台阶孔 (15) , 所述复位杆 (16) 插设于第二台阶孔 (15) 内, 所述复
位杆 (16) 的下端面与第二下顶针板 (8) 的上表面抵 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用顶杆型二 次顶出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
上顶针板 (5) 上开设有第三台阶孔 (18) , 所述模仁固定板 (4) 上开设有第四台阶孔 (19) , 所
述弹簧 (17) 的上端抵设于第四台阶孔 (19) 内, 所述弹簧 (17) 的下端抵设于第三台阶孔 (18)
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用顶杆型二 次顶出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二
顶针 (14) 的下端面与第二下顶针板 (8) 的上表面抵 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用顶杆型二 次顶出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
顶针 (13) 的数量 为多个。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732839 U
2一种注塑模具用顶杆型二次顶出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注塑模具用顶杆型二次顶出结
构。
背景技术
[0002]塑胶模具产品的顶出位置以及顶出机构的选择是否适宜, 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外
观、 成型的周期和生产效率。 顶出机构的选择, 需依据客人产品的塑胶件结构而定。 一般情
况下, 顶出机构都是传统的一次顶出机构。 当从模 具中待取出的成品的形状特殊, 或者是根
据量产时的要求, 如果在一次顶出后, 成品仍然在模穴中, 或者是无法自动脱落时, 就需要
再增加一次顶出动作, 这样的顶出动作即为二次顶出。 二次顶出能够让顶出流程顺畅化, 对
于某些顶出行程需求较大 的产品, 利用二次顶出可以减少顶针在顶出时施加的力, 避免顶
出时造成产品的缺陷。
[0003]现有技术中, 顶杆型二次顶出结构主要用于水口和产品需要错开顶出时间的模
具, 目前解决水 口和产品错开顶出 的结构存在制程过程中顶针高低不平, 难保证高低一致
的问题, 同时现有的二次顶出 结构的结构复杂, 组装 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用顶杆型二次顶出结构, 以解决上述背
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塑模具用顶杆型二次顶
出结构, 包括上下设置的下模板和垫板, 所述下模板内设有 下模仁, 所述下模仁的下方设有
模仁固定板, 所述下模板内位于模仁固定板的下方开设有空腔, 所述下模板的空腔 内设有
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上顶针板、 第一下顶针板、 第二上顶针板和 第二下顶针板, 所述第
一下顶针板上设有与第一上顶针板相连接的第一固定螺丝, 所述第二下顶针板上设有与第
二上顶针板相连接的第二固定螺丝, 所述第一下顶针板上设有顶杆, 所述顶杆向下依 次穿
过第一下顶针板、 第二上顶针板、 第二下顶针板和垫板, 所述顶杆的上方抵设有第一顶针,
所述第一顶针向上依 次穿入第一上顶针板、 模仁固定板和下模仁, 所述第二上顶针板上设
有第二顶针, 所述第二顶针 向上依次穿入第二上顶针板、 第一下顶针板、 第一上顶针板、 模
仁固定板和下模仁, 所述第二上顶针板上设有复位杆, 所述复位杆向上依 次穿入第二上顶
针板、 第一上顶针板、 模仁固定 板和下模仁, 所述复位杆 上套设有弹簧。
[0006]进一步优选, 所述第一上顶针板 的下方设有凹槽, 所述第一下顶针板卡设于第一
上顶针板的凹槽内。
[0007]进一步优选, 所述第一下顶针板上开设有第一台阶孔, 所述顶杆插设于第一台阶
孔内, 所述顶杆的上端面与第一上顶针板的下表面抵 接。
[0008]进一步优选, 所述第二上顶针板上开设有第二台阶孔, 所述复位杆插设于第二台
阶孔内, 所述复位杆的下端面与第二下顶针板的上表面抵 接。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6732839 U
3
专利 一种注塑模具用顶杆型二次顶出结构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3:39:03上传分享